國際碳材料大會,是中國科技材料界重要的行業展會之一,也是國內科研機構和企業與國際業界交流密切的產業平臺。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石墨烯資源產業聯盟常任副理事長阮汝祥,上海科學院副院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曹阿民,DT新材料 CEO 張立生、中國超硬材料網 CEO 石超、材視 CEO 牛益民等人,出席了碳材料大會活動。
本屆國際碳材料大會分為 展會和 論壇兩大模塊。
展會 包含碳材料行業內的原料、產品、設備、檢測、技術服務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公司和科研單位,如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賽墨科技有限公司、德國耐馳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國家石墨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上海科學院等近百家單位。
論壇 分為主論壇和五大分論壇。主論壇主要由行業內權威專家就碳材料的發展情況及未來趨勢等宏觀問題發表看法。五大分論壇包含:1.石墨烯及碳納米材料;2.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3.碳點學術研討會;4.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5.5G 時代金剛石創新應用。分論壇由相關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對各自的研究情況進行匯報分享,本次參會主要關注為石墨烯及碳納米材料。
研發中心王綱技術總監發表題為《石墨烯在高分子中的應用》演講
閔永剛教授為王綱技術總監頒發證書
整體上看,本次參展企業與石墨烯相關企業數量不多,規模上仍為熟知的石墨烯材料廠家,如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賽墨科技有限公司、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國國際石墨烯資源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煒提出:我國新材料發展需要解決以下四個問題,值得反思:
1. 增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
2. 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加強共性技術研發與支撐能力,提高高端產品自給率;
3. 新材料投資集中,完善健全產業鏈;
4. 政策及保障機制要更加靈活,以適應新材料產業發展要求。
從技術上看,石墨烯的應用已逐漸明朗,從會議論壇的國內外各高校和企業的報告中可以看出,應用主要在于導熱、導電、機械增強、防腐、儲能、電磁屏蔽六大塊,與目前研發中心的大體研究思路一致,且從石墨烯的理論研究開始更多地關注落地和應用,對傳統行業的提升效果更加顯著,其中不乏與高分子材料如烯烴聚合物、橡膠、纖維等材料的復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說明石墨烯高分子復合材料是被業內研究人員關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另一方面研發中心需要加大專利布局力度,整合現有同類企業、同類產品、競爭企業、競爭產品的信息和技術發展趨勢,及時對研發進行策略調整。
從政策上看,石墨烯在我國的發展迅猛,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從 2012年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起,國家逐漸開始不斷通過各種利好政策,推動石墨烯的產業化進程,而最近的新材料“十三五”規劃也將石墨烯作為先導性產業。我國首個石墨烯國家標準 GB/T30544.13-2018: 《納米科技術語第 13 部分:石墨烯及相關二維材料》正式發布,將于 2019 年 11 月 1 日開始實施。據石墨烯國標的出臺,對于行業的規范有重要意義,也說明國家正在通過政策進行引導,作為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吸引更對的專業人才進入石墨烯的研究,有利于石墨烯產業鏈的拓展。研發中心可積極參與行業內的學術談論和標準制定,把握行業發展的主動權,借此提升影響力,同時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研發團隊中。
隨著市場的大浪淘沙、技術的日趨成熟、政策指引清晰和平臺的逐漸完備的今天,人們對石墨烯的認識也更加深入,也將更加關注石墨烯的應用價值及產業進展,而非簡單的概念炒作,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核心技術、聚焦優質材料開發、產品得到認可的企業才會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市場發展也會更加理性。研發中心作為石墨烯的產品應用端,在市場的變動下更加靈活。且在中東部地區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可依托資源、區位、人才、市場等要素特點,凸顯產業集聚效應,搶占先機。
時間:2019 年 11 月 26~29 日
地點: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
參會人員:王綱、唐曉春、馬潔